YOYO媽與我的情緒教養課 PART 1
YOYO媽又生氣又困惑的問我 : 明明都做錯事了,講也講不聽,只會一直吵著叫我抱抱他,怎麼這麼難教呢 ?
一開始我聽了只覺得心疼孩子,花了一些時間跟媽媽說
當孩子做錯事或發現媽媽生氣的時候,當孩子驚慌失措或感到危機的時候,他的大腦可能只剩下三種反應的可能性:第一、戰鬥(也就是頂嘴或暴怒);第二、逃避(也就是不想承認或是說忘記了);第三是僵住不動(也就是當機不知道該怎麼辦)。
而且那當下他感覺快要跟媽媽失去連結了,所以他的大腦只剩下一件事,他需要感受到妳還愛他。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妳只想跟孩子論輸贏,兩邊都無法好好接受訊息的。
我也試著同理YOYO媽 : 但是真的很難對不對 ? 妳心裡是不是會想說明明都做錯事了還要我抱抱你 ?
YOYO媽很緊繃地大聲說 : 就是啊 ! ……
但過一會兒YOYO媽又嘆了一口氣 : 問題一定都出在我身上,我知道我很兇。但是要一邊照顧小嬰兒一邊工作還要兼顧到YOYO真的好難,我常常打完罵完YOYO好後悔,半夜一個人看著孩子哭。
聽到這裡讓我的心都揪了起來,開始心疼起YOYO媽,我好想試著幫YOYO媽一起找到和YOYO情緒對焦的方法。所以我幫YOYO媽申請了彰化縣特有的情緒衛教方案,想辦法擠出空檔跟YOYO媽一起努力。
雖然我一直掛心著YOYO媽,但因為最近我的工作太滿,真的能幫媽媽上課,已經跟上次見面隔兩個月了。沒想到再見到YOYO媽,她整個人散發出來的感覺都不太一樣,變得比較放鬆比較明亮。
我立刻跟媽媽分享我的觀察 : 媽媽,我觀察到妳整個人的狀態都不一樣了 ! 看起來比較放鬆喔 ! 最近狀況還好嗎?
(其實在這裡我也是運用”傾聽 核對 同理心” 和 “ 我語言” 的技巧跟YOYO媽建立連結)
YOYO媽說 : 自從上次跟醫師談過後,我有盡量試著好好講,也會盡量在生氣時先數到十讓自己冷靜一下再開口,狀況有變得比較好一點。
聽到這裡,我真是為YOYO和媽媽感到開心。
不過,YOYO媽接著說 : 但是YOYO還是有些行為讓我很困擾很生氣,比方說他常常在我做生意的時候,吵著要吃點心要我幫他做事情,就算我跟他說先等我幫客人處理完,他還是大吵大鬧。不然就是常常說 : 你們都只喜歡妹妹不喜歡我,我要離開這個家,反正你們都希望我消失。
我試著不直接告訴YOYO媽答案,而是引導媽媽去思索,每個孩子都在追求歸屬感並希望感受到自己是有價值的,但有時行為背後的信念卻可能是錯誤的。
比方說當孩子以為只有你持續注意我或特別對待我,我才有歸屬感,孩子可能會過度尋求你的關注;
當孩子誤以為只有他發號施令或者是不用聽你主宰的時候他才有歸屬感,孩子可能會與你爭奪權力;
當孩子因為沒有歸屬感而難過所以他也要傷害別人,他就會出現一些報復的行為;
當孩子已經覺得自己再怎麼努力都得不到歸屬感,他可能會認為放棄吧 ! 不要管我了,反正我什麼都做不到,這個時候他會出現自暴自棄的行為。
當我們可以釐清孩子行為背後的信念,才能夠改變我們的想法,改變我們的做法,也鼓勵孩子改變行為。( 破解孩子心中的密碼 )
我們常常以為做一個好母親就是要導正孩子的錯誤行為,但你知道嗎?如果我們沒有先和孩子連結情感,糾正孩子行為這件事就產生不了效果,只是變成一場拉鋸戰。
要如何和孩子連結情感呢 ? 我們可以選擇和孩子共度一些特殊時光;蹲下來和孩子視線相對,傾聽他在說什麼;把焦點放在專注與孩子一起想出解決方法;有時候就只要簡單的一個擁抱,告訴孩子你知道我真的很愛你嘛 ? (先連結情感再導正行為 )
我建議YOYO媽,每天撥出十五分鐘的時間,單獨和YOYO相處,可以只是靜靜地擁抱,或是做任何YOYO想一起做的事,不需要在這個時間內和他說甚麼大道理,就是單純享受和他在一起的時間,累積和孩子之間愛的資本,可能就會減少YOYO在不恰當的時間過度尋求關注的行為喔! ( 共同擁有一段特殊時光 )
第一堂課的最後,我鼓勵YOYO媽,當孩子在感覺良好的時候會做得更好。處理孩子的情緒行為,要先照顧好自己,和自己做情感連結,然後再和孩子做情感連結,最後才是討論要如何導正行為。其實很多時候,只要我們和孩子做好情感連結,問題就足以解決。
當妳覺得自己做不好,把一切都搞砸了,沒關係,深呼吸,先向孩子道歉。因為說抱歉也是我們和孩子連結情感的好方法,它能夠激發孩子原諒的本能,孩子會深深被撼動的。
在接住孩子之前,我們都要先好好接住自己,希望我的情緒教養課也有撐住YOYO媽,帶給她一些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