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有個媽媽在診間問我,到底什麼時候可以幫小孩子斷奶呢?
當時我沒有時間好好完整地和媽媽討論,我承諾媽媽會在參考一些發展心理學的書之後,把建議寫在專責的群組裡面。

就寶寶的生理發展來說,當孩子已經開始吃固體食物,甚至我們已經用湯和別的食物來取代一次母奶的時候,就是可以考慮斷奶的時機
這時寶寶的年齡大約是在9個月到一歲左右。這時任何新的食物可能一開始會被拒絕,但是等會兒再試一次又會被接納
就寶寶的心理發展來說,在七八個月大甚至9個月大時,小寶寶已經有能力玩丟東西的遊戲了。
妳會發現他時常拿住一個物品,用身體的各種感官去體驗它,享受擁有它,把玩它,最後再丟了它。
所以在這個時候,寶寶的心裡已經有了「結束」這個概念,難怪有些寶寶在9個月大的時候甚至會自動斷奶,其實這是利用小寶寶正在發展的丟東西能力來達到斷奶的目的。

妳不需要突然從通通吃母奶改為完全不吃,通常斷奶必須慢慢來,要在穩定的場景裡進行,也不能有特殊的麻煩出現
換句話說,避免在斷奶的時候把寶寶交給別人帶。也不要在搬新家或是搬去跟長輩同住時斷奶。
當然也不建議在孩子生病,或者是剛生病完,情緒跟作息都還不穩定的時候嘗試斷奶。
反之,如果我們能夠提供穩定的場景,斷奶就會成為小寶寶成長的寶貴經驗。
所以我們會先從白天斷奶開始,一般要至少已經成功的白天斷奶超過兩週以上,才開始來嘗試夜間斷奶。
但妳會發現通常白天小寶寶已經成功斷奶了,可是睡前的最後一餐,還是要吃母奶才行。
這個時候該怎麼做呢?一般而言我們會建議搭配一些睡前儀式,比方說固定7點的時候喝奶,8點的時候洗澡,9點的時候輕輕柔柔的說個故事拍拍他說晚安。
或者可以在白天的故事時間把斷奶這件事帶入,告訴他說媽媽的乳房痛痛,不能工作,沒有奶奶了。
爸媽也可以提供其他安撫的替代物,如玩偶、安撫巾或小被被等,有些寶寶需要固定的音樂,才能得安撫入睡。
第一晚通常是最難熬的,寶寶平均哭約43分鐘,哭到累了才入眠。但只要持之以恆,經過一週,哭泣的時間減少至8.5分鐘,兩週後,寶寶幾乎都能成功自己入睡。
斷奶的反應錯綜複雜,孩子在這個時候出現激烈的反應是很正常的。本來很乖巧的寶寶,在斷奶的時候可能會失去食欲,或是痛苦的拒絕食物,甚至用暴躁的脾氣和苦惱來表達他對吃奶的渴望。
在這個階段,強迫孩子吃東西是有害的,因為在他眼中,他暫時以為一切都變壞了,妳只能耐心等待,做好準備,等他慢慢回心轉意,恢復進食。
寶寶也可能在睡夢中尖叫著醒來,這時妳只要幫助他清醒就好,妳可以輕柔的安撫他拍拍他說:媽媽就在這裡。
對剛剛斷奶的小嬰兒來說,變壞的乳房其實是屬於好媽媽的,要給他們一些時間去復原,重新調整心情。
所以斷奶這件事情,對孩子的發展是有很廣泛的層面影響
就生理的角度來說,斷奶讓孩子要練習改吃其他食物或使用杯子,或是靈活的運用雙手吃飯。
就心理層面來說,斷奶這件事意味著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會有結束的時候,但「結束」其實也是美好的一部分,斷奶就是一種漸進的幻滅過程。
如果我們能夠幫助孩子有一個完整的乳房經驗,又能成功的終止,這對孩子的人生來說,會是比較好的基礎喔。
因為這個過程提供了豐富的夢想,還讓人有能力冒險。
期待這一段話能讓所有媽媽在為戒夜奶苦惱掙扎的時候,給予一些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