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容毓醫師的同樂園: 為什麼我們需要正向教養? 當孩子犯錯篇 WFU

2025年5月30日 星期五

為什麼我們需要正向教養? 當孩子犯錯篇

 昨天有媽媽在專責醫師的群組問我,跟孩子一起看圖書館借來的故事書,孩子不小心將書翻破了。媽媽當下不高興的跟他說 : 這是圖書館的書我們下次去還的時候要跟阿姨說對不起


結果孩子就開始擔心害怕要跟人家說對不起這件事情,就開始哭…開始什麼都要幫他完成,刷牙換衣服什麼的


想請問醫師下次再遇到類似的事情,有沒有什麼比較好的方法可以引導呢🙏



我想了一夜,寫下這篇回覆,也跟大家分享



當孩子犯錯時,其實也是彼此最好的學習機會


以不小心撕破書為例: 


1. 面對孩子 


我們可以如何和孩子做連結呢? 如果孩子有擔心害怕或是羞愧的情緒,代表他也知道自己錯了


我們可以說: 書撕破了,你也好難過,對不起書跟媽咪對不對?


讓孩子知道你懂他的心


然後再一起找出可以做到的解決方案: 例如,跟媽媽一起把書修復好,一起去跟圖書館阿姨說對不起,一起去買一本全新的書


也可以跟孩子討論一下,有沒有發現 : 同樣翻書的方式,可能不同的姿勢,書本不同的材質,都有可能會有不一樣的結果? 跟孩子分享你都會用甚麼方法來避免造成書本破裂





2. 為什麼孩子的情緒反應這麼大 ? 


開始擔心害怕要跟人家說對不起這件事情,就開始哭…開始什麼都要幫他完成,刷牙換衣服什麼的


因為孩子的心中,可能對於媽媽不開心的語氣或表情,會覺得媽媽認為自己不乖,自己不被媽媽喜愛了,快要喪失跟媽媽之間的連結了,所以他會退回到小小孩的階段,要牢牢抓住媽媽,透過媽媽還願意幫她做很多事,來證明媽媽對她的愛還在





3. 對媽媽而言,這也是一種視犯錯為學習的機會


事後再想想,當時心中浮現起的淡淡不悅,除了可能來自於之前已經教導無數次還發生錯誤的無奈,或許也夾雜著即將面對圖書館員會有的尷尬與抱歉要如何消化吧? 


身為家長的我們,都要經過很多次的修練,才能慢慢學習感受的背後,哪些是對自己的懊惱? 哪些是對孩子的無奈? 哪些要自己慢慢消化,哪些要用彼此尊重的方式討論


每個人都會有負面感受,我也常常會有,但我慢慢學習到,我可以允許自己有負面感受而不因此覺得自己是個很糟的人,我可以允許自己待在不舒服的心情下一會兒,可以一次又一次的寬恕自己


當你覺得這次的解決方式不夠好,沒關係,你只是又更了解你的孩子是甚麼樣的特質,換個方式或許會有不一樣的結果。


如果你現在還卡在很抱歉的情緒裡,可以跟孩子說,對不起,媽媽昨天說話的方式,讓你以為媽媽很生氣,其實媽媽是因為……


當你下次遇到類似的情況時,先在心裡默默數到五,想一想,我現在的感受是什麼? 給自己一點時間冷靜一下。


然後再決定自己要怎麼說才能讓孩子知道 : 我很愛你,但這件事的做法,我們可以改變一下,一起來想想有什麼好方法吧 !





#正向教養

#視犯錯為學習機會

#為什麼我們需要正向教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