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歲半的孩子,還不太會說話,大多是用手勢或單字來表達需求,要怎麼引導呢?
1. 粗大動作方面 : 可透過以下建議活動持續練習。
a. 練習單腳站及墊腳尖,家長可以簡單的口令及動作慢的方式,搭配模仿動物的方式並加上不同聲音來引導個案
b. 跳躍,利用家裡的樓梯,在最後一階的地方家長可以先牽著個案的手讓個案做向下跳躍的動作
c. 與個案多些動態協調遊戲互動,如丟接球等活動。
2.精細動作方面:
a..抓握能力:可提供不同大小的物件(如豆豆、小棉球、小餅乾),讓孩子用拇指和食指抓取,並將它們放入容器中,有助於提升精細抓握能力。
b..握筆練習: 使用三角形蠟筆或粗鉛筆,鼓勵孩子嘗試用拇指和食指正確握筆。引導孩子畫簡單的線條,並逐步嘗試圓形。
c.提升工具使用經驗:可以使用安全剪刀,從剪直線開始,讓孩子逐步熟悉剪紙的感覺。剛開始可以選用較硬的紙張(如西卡紙)作為初步練習材料。
d.手眼協調練習:提供大顆珠子和粗線,讓孩子嘗試將珠子串起來,這有助於提升手眼協調及精細手部動作。在玩串珠遊戲的過程中還可以同時教導孩子數量的概念,例如 1個珠珠,2個珠珠...
3. 語言與認知部分:
建議多與孩子互動,共讀共玩,可以自然而然地提供大量語言刺激,並拓展孩子的認知領域,並可以藉此提供語言示範,方法如下:
a. 當小朋友在玩玩具時可利用自言自語的技巧在一旁敘述孩子正在做的事或正在看的東西,給予孩子大量的語言示範。
b. 在日常活動中,將正在做的動作、物品的特徵告訴孩子,或在指令中加入形容詞,增加孩子對抽象詞彙的理解,如:你拿「大」的球給我。
c. 利用共讀繪本/玩遊戲的方式,在互動中隨機給予口語刺激,可在過程中詢問孩子這是誰?這是哪裡?他在做什麼等開放式問句,利用與故事或遊戲相關的問題來提升孩子對問句的注意力並引導孩子給予口語回應。透過繪本或圖卡,也可以教導孩子分辨大小、分輕重、指認顏色。
d..在孩子有需求時,刻意假裝不理解,並給予孩子選項選擇,引導孩子回應,如:你要喝水還是喝ㄋㄟㄋㄟ?當孩子選擇後,引導孩子仿說「喝~ㄋㄟㄋㄟ」
e.當孩子只說出語詞的時候,示範使用片語或簡單句將孩子的語句拉長,如孩子只說狗狗、父母可回應,狗狗來、狗狗汪汪、狗狗掰掰等等。
我還試著把這些建議使用AI畫成一張圖
今天的圖檔可是我的AI繪圖初體驗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