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容毓醫師的同樂園: 張醫師答客問 ~ 什麼是寶寶語 ? WFU

2025年5月30日 星期五

張醫師答客問 ~ 什麼是寶寶語 ?

 有家長問我,想進一步確認一下寶寶語的定義


之前看過其他資料指出使用「疊字」對於幫助孩子認識新詞彙沒有更好的效果,例如喝水水、吃菜菜、玩沙沙

比較建議的方式是用「與成人溝通一樣的用詞」,喝水、吃青菜、玩沙子(但不知道這個資訊是否正確?)

到底要幾歲還是寶寶到什麼能力的時候,我們該把〔喝水水、開車車、洗澡澡〕改成〔喝水、開車、洗澡〕呢?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張醫師試著回想大兒子出生的時候,身為新手媽媽,我是用什麼姿態和孩子說話的?


應該跟大家一樣吧 !


看到這個可可愛愛柔柔軟軟的小東西,妳會忍不住把他抱在懷裡


看著他的臉,表情不自覺誇張了點,聲音自然會是比較高的語調跟他說:

誰是媽咪的小寶貝啊 ? ROY是媽咪的小寶貝唷! 媽咪最親愛的寶貝唷 !


餵奶的時候,妳可能會想說:

ㄋㄟㄋㄟ來囉 ! ROY最喜歡的ㄋㄟㄋㄟ來了! 好好喝的ㄋㄟㄋㄟ,咕嚕咕嚕


洗澡的時候,忍不住想跟他分享我有多愛他身上的每個部份:

這是你的手指頭,一隻手指頭,兩隻手指頭,3隻手指頭…..


雖然他還聽不懂我在說什麼,但我就是想用我的聲音,向他傳達出我的愛。


在這樣的心情之下,自然而然就會用比較抑揚頓挫,短而簡單的句子跟孩子說話


因為我知道寶寶聽力還沒有很好,為了讓他聽清楚,就會自然而然慢慢講


為了讓寶寶知道我想傳達的重點字彙,也因為和孩子在一起的心情,總是柔軟而愉悅的,就會忍不住用一種歌唱般的音調,帶點趣味的重複說


一直到後來,我才知道


這種抑揚頓挫短而簡單的句子;

說話時音高比跟成人說話還要高;

慢慢講,每個短句間暫停一下;

重複講,例如媽媽在洗ROY的頭髮,ROY的耳朵,ROY的臉臉,ROY的腳腳


原來科學家把這個叫做寶寶語


所以,寶寶語並不是一定要刻意使用疊字


如果在妳對孩子的說話中,自然而然地就說出來了

例如肚肚,馬馬,狗狗

到底適不適合? 答案是非常肯定的。


其實妳再回想一些朗朗上口的兒歌,它們不也是類似的形式嗎?


2歲前,寶寶語可以讓孩子輕鬆注意到詞語裡面的語音並說出來


但你不用擔心

孩子不會一直這麼說,他很快就會在兩三歲之後轉換成大人的用語了。


我們要做的是在孩子說話時,用正面的語法回應他


把他說的話重複說給他聽,但聽起來不要像是在糾正他


當孩子說”車車”,如果你為了希望他正確說話,就跟他說: 不對! 是汽車


孩子的溝通一直遭到糾正,他會漸漸不再做任何嘗試


所以有些孩子會出現曾經會講某些字詞,但後來再也都不肯講,大部分都是經歷過類似的狀況


我們可以用自然對話的方式正確說給他聽

孩子說”車車”,回答他: 對,那是媽媽的汽車

孩子會在未來,自然把車車改成說汽車的


#兒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