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用孩子需要的方式愛他:傾聽 接納 永遠與孩子站在一起
爸爸媽媽說孩子要轉學回來了,我聽了有點訝異,忍不住關心 : 怎麼了嗎 ?
爸媽說孩子因為常常發脾氣,與人起衝突,也會突然失蹤離隊,造成別人的困擾,只好轉回來。
我聽完有點擔心也有點難過,記得好動活潑的他小時候幾乎都是奶奶帶來就醫,當時常常聽奶奶訴說一些教養上的困擾。
多年後再見,孩子已是遠赴他鄉學習偶爾回家的小少年,黝黑的臉龐看起來比幼時沉穩不少,我也衷心為孩子的成長開心。
無預警聽聞這樣的轉變,我心裡不斷地想著孩子遇到了甚麼樣的困難?
是在這條成長的路上還沒學會適合的方法表達感受 ?
不知道用甚麼方式宣洩情緒?還是一直感受不到歸屬感呢 ?
我腦海中閃過種種可能性,忍不住建議爸媽 : 一起陪著孩子去看兒童心智科醫師吧 !
媽媽回答我 : 我也是這麼想的 ! 孩子已經出現一些自傷的行為,甚至會拿皮帶勒自己的脖子。但是爸爸和奶奶反對,擔心孩子有醫療紀錄,以後會被歧視。
聽到這裡,我的心都快碎了又快爆炸了 !
我對爸爸說 : 不好意思,我直接說一些不客氣的話。
自殘是孩子求救的呼聲 : 我的壓力大到不知道該怎麼辦?誰可以幫幫我 ?
當孩子一直沒有在愛與歸屬感中獲得滿足,甚至已經絕望,或許會出現更激烈更令人遺憾的行為。
到那時,一個完美的醫療紀錄,還有意義嗎 ?
我又忍不住對爸爸說 :我知道你不敢帶孩子去就醫,是因為你擔心孩子將來會不會因為過往的紀錄而吃虧,這是你愛他的方式。
但是這是孩子需要你愛他的方式嗎?
我們要不要試著想想該怎麼做,孩子才會有歸屬感呢?
學習如何與孩子開啟對話建立連結,更需要專業的兒童心智科醫師協助啊!
爸爸沒有反駁我的話,默默地走出診間,我想到這個十歲的孩子正在受苦,忍不住在診間掉下眼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