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容毓醫師的同樂園 WFU

2025年6月1日 星期日

這是一個痛並快樂著、奇幻的母親節

 這是一個痛並快樂著、奇幻的母親節


從來沒有經歷過這樣的發作,星期五的白天就已經開始隱隱作痛,晚上很勉強的撐到看完夜診。因為痛到睡不著,還爬起來吞了一顆安眠藥才得以入睡。

隔天早上起床,慘了!

左手舉不起來 ,翻身換衣服都很困難,第一次有這種痛到想哭的感覺。

眼看自己的行動都有問題,連思考都變得遲鈍,只好趕快通知員工必須停診。讀書會的夥伴們也只好跟他們說抱歉,這次真的沒辦法出席了。

原本5月11日行程滿檔,早上看診 、下午有讀書會 、會後還要趕緊開車到台南。

今年配合忙到沒有辦法回來的大兒子,我們說好母親節要在台南團聚,這下子該怎麼辦呢?

大兒子說5月11日傍晚成大舉辦畢業典禮,他也有很重要的任務必須要出席,隔天早上還有推不掉的家教課,因為學生下個星期要考試了,怎麼忍心放生他呢?

小兒子看到我痛到眼淚直流,又是心疼又是擔心,一直在拼命幫忙想辦法。

我的阿母還要忙著幫我打點藥物,張羅飲食,還要整理行李,全家人都忙得不可開交。

沒想到大兒子知道我的傷勢這麽嚴重,竟然二話不說就立刻搭高鐵回到中部,在朋友的幫忙下用最快的速度殺回鹿港,把我們全部都打包載到台南去,再趕去參加學長姐的畢業典禮,我們都對他時間管理的能力欽佩不已!

因為兩個兒子通力合作,母親節這天我才有機會在台南一邊療傷一邊享受家人團聚的幸福感。

今天晚上,兒子不放心讓我開車,也是很辛苦的載我們回家,再自己坐火車回台南。

在回程的路上,我坐在後座,默默的欣賞兩個兒子在前座的交談,弟弟自動肩負起坐在副駕的任務,幫忙瞻前顧後。

有時他們會討論著學業上的問題,也有時他們會笑我說:媽媽妳的開車風格實在是太溫吞了,不如哥哥的靈動自如。

笑我也沒關係唷!媽媽已經成長到可以欣賞並感謝我們母子之間不同的特質


過去總總,造就了媽媽現在的小心翼翼,我把它當作是一種資源,心中充滿感謝

現在的哥哥,有衝勁有活力有想法,他的執行力真的讓我驚豔,我欣賞他,就算他偶爾開玩笑嫌棄我,也不會覺得自己的自我價值受損。

可以一家人之間輕鬆自在的談論,就是一種祝褔。

這次突如其來的疼痛,也讓我反思生活真的安排得太滿了,看診、接過動兒家長諮詢、情緒衛教、構音衛教、演講和彰化秀傳兒童發展中心的啟動,已經連兩週都沒有好好的運動,一直窩在電腦前面準備教材,也難怪身體會跟我發出嚴重的抗議。

有朋友問我,你不是有一台專門治療焦慮、失眠跟疼痛的微電流刺激儀器嗎?怎麼不用來好好治療自己一下呢?

好問題!因為我把它拿去幫助比我更需要的人了!

上週六,好朋友的孩子因為家中遭逢巨變,讓原本就已經飽受ADHD加上情緒障礙之苦的他病況更加嚴重,我聽了真是心疼不已,所以週六下班,我就抱著機器搭上高鐵衝到南部,看看能不能幫忙安頓一下孩子的身心,看到後續朋友傳來的回報,孩子的狀況比較穩定,也認真配合著藥物以及微電流刺激的治療,真讓我感到欣慰。

這是一個身體很痛但心靈很滿足的母親節,只是覺得有點不好意思,讓我的阿母和兩個兒子為我很操心啊!也很謝謝許多朋友來訊關心,我有慢慢進步囉!明天起應該可以正常工作啦!

祝福大家平安順利 喜樂滿滿

奇幻的單車失竊記

 奇幻的單車失竊記


夜半12點四十分,母親節的賞味期限剛溜走40分鐘,突然接到大兒子的電話

心想:是要跟我報平安已順利回到台南嗎?還是要交付媽媽什麼任務?

只聽到電話那頭,傳來兒子興奮的聲音:我的腳踏車找到了!

太好了!是警察幫你找到的嗎?
不!是我自己找到的!

嗯???

其實三個星期前兒子把腳踏車停在成大的人行道上,過了一個週末再回到台南,腳踏車竟然不見了!奇怪,他明明記得自己有把腳踏車鎖好也停在該停的地方啊!

雖然兒子當下立刻報警,但聽說找回來的希望十分渺茫!這台公路車是他國中時買的,多年來陪他上山下海,串聯了數百公里的距離,點點滴滴都是他青春的回憶。

兒子雖然忙到沒有時間太沮喪,但心裡其實蠻遺憾的

我知道他對這台車有很深的感情,也相信他平常都有謹慎地保護這台愛車,實在也不忍心多說些什麼

真的,我們倆萬萬都沒想到,腳踏車竟然也會有重回我們生命的一天!


時間拉回到昨晚半夜12點多,兒子打電話告訴我:媽媽,我的腳踏車找到了!

是怎麼找到的呢?

兒子昨晚搭火車回到台南後,去成大附近的育樂街覓食,走過旁邊的小公園,看到路旁停滿了腳踏車,就忍不住一台一台細看,有沒有可能找到自己的愛車。

原來兒子雖然嘴上不說,但一直沒有放棄找到腳踏車的希望。所以每當他看到路邊停著腳踏車的時候,總會細細端詳。

他略帶詩意的說著:開始的時候我看到一台車跟我的愛車同樣型號,原本很高興,認真檢查後卻發現不是,心裡蠻感傷的。但我還是不想放棄希望,決定一台一台再看下去

沒想到!停在最角落!我真的找到我的車了!

雖然我的大鎖跟我的前燈都不見了,但是後車燈是一樣的,特別加裝兩個水壺架,也是一樣的!變速齒輪是我剛換過新的,真的是我的車啊!

兒子真的是太興奮了,顧不得旁人的眼光,開心的在路邊大叫了起來,然後沒想太多,就騎著他的愛車,衝到原先報案的派出所(其實應該要先通知警察的才對)

幸好警察杯杯也沒有為難這個孩子,反而提議說要不要採集唾液做個鑑定以利後續的追查呢?

兒子想想覺得蠻有道理的,就同意了,但是因為他還沒有滿20歲,需要媽媽幫忙簽同意書,所以老木我就派上用場了。

聽完兒子跟我解釋這些來龍去脈,已經將近半夜一點了,兒子問我說:媽!所以妳可以去診所使用傳真機,幫忙我簽同意書嗎?

什麼?什麼?兒子你這樣半夜放大招對嗎?你記不記得你阿母的手受傷,連騎車都很困難耶!

我內心十分崩潰的問他:一定要現在嗎?

對!一定要現在!

可是現在是半夜一點呢!一定要現在嗎?

兒子再一次很肯定的回答我:對!一定要現在!


幸好阿母我常常在簽電子公文,忍不住發出最後的呼求:你幫我問警察杯杯,可不可以用拍照的,把文件傳給我,我下載完用Apple Pencil簽好名,再把檔案傳給你。

謝天謝地!警察杯杯答應了!還貼心地幫我們把文件掃成PDF檔

半夜一點半,我們總算完成所有手續,兒子開心的把愛車帶回家了。

媽媽我也解鎖了新的人生成就,見識到「勘察採證同意書」是長什麼樣子


好啦!兒子!恭喜你順利尋獲自己的愛車。

我開心的跟他說:哇!你真是好心有好報耶!老天爺果然疼惜你這個孝順的好孩子。因為你今天千里奔波,護送大家平安回到彰化,才會臨時起意來育樂街吃宵夜,也才能找到你的愛車啊!

套一句兒子常說的話,未來的日子裡,我們要起飛囉!


請用孩子需要的方式愛他

 請用孩子需要的方式愛他:傾聽 接納 永遠與孩子站在一起



今天有個小BABY來打針,評估完後我隨口問起了哥哥的近況,因為哥哥也是我從小看到大的孩子,我記得他為了學習某項體育活動特地到外地讀書。

爸爸媽媽說孩子要轉學回來了,我聽了有點訝異,忍不住關心 : 怎麼了嗎 ?

爸媽說孩子因為常常發脾氣,與人起衝突,也會突然失蹤離隊,造成別人的困擾,只好轉回來。

我聽完有點擔心也有點難過,記得好動活潑的他小時候幾乎都是奶奶帶來就醫,當時常常聽奶奶訴說一些教養上的困擾。

多年後再見,孩子已是遠赴他鄉學習偶爾回家的小少年,黝黑的臉龐看起來比幼時沉穩不少,我也衷心為孩子的成長開心。

無預警聽聞這樣的轉變,我心裡不斷地想著孩子遇到了甚麼樣的困難?

是在這條成長的路上還沒學會適合的方法表達感受 ?

不知道用甚麼方式宣洩情緒?還是一直感受不到歸屬感呢 ?

我腦海中閃過種種可能性,忍不住建議爸媽 : 一起陪著孩子去看兒童心智科醫師吧 !


媽媽回答我 : 我也是這麼想的 ! 孩子已經出現一些自傷的行為,甚至會拿皮帶勒自己的脖子。但是爸爸和奶奶反對,擔心孩子有醫療紀錄,以後會被歧視。


聽到這裡,我的心都快碎了又快爆炸了 !

我對爸爸說 : 不好意思,我直接說一些不客氣的話。

自殘是孩子求救的呼聲 : 我的壓力大到不知道該怎麼辦?誰可以幫幫我 ?

當孩子一直沒有在愛與歸屬感中獲得滿足,甚至已經絕望,或許會出現更激烈更令人遺憾的行為。

到那時,一個完美的醫療紀錄,還有意義嗎 ?

我又忍不住對爸爸說 :我知道你不敢帶孩子去就醫,是因為你擔心孩子將來會不會因為過往的紀錄而吃虧,這是你愛他的方式。

但是這是孩子需要你愛他的方式嗎?

我們要不要試著想想該怎麼做,孩子才會有歸屬感呢?

學習如何與孩子開啟對話建立連結,更需要專業的兒童心智科醫師協助啊!

爸爸沒有反駁我的話,默默地走出診間,我想到這個十歲的孩子正在受苦,忍不住在診間掉下眼淚。

我是毛毛蟲阿姨 ~ 來談談親子共讀的技巧

 我是毛毛蟲阿姨

~聊聊診間的故事分享,也來談談親子共讀的技巧


在鹿港工作很久了,免不了都會被小朋友取一些暱稱。大部分的孩子都叫我醫生阿姨,也有人從小就叫我醫生阿婆:D

有小朋友看了波力的卡通,叫我安寶阿姨;也有小孩因為診所的彩虹櫃檯而叫我彩虹阿姨;今天我才知道原來我還有一個很可愛的暱稱叫做『毛毛蟲阿姨』

喔!原來是在萱萱很小的時候,我為了向家長示範親子共讀的技巧,就讀了『好餓好餓的毛毛蟲』給萱萱聽。

從此以後,萱萱愛上了這本故事書,每次來毛毛蟲阿姨的診所總會再讀一遍。

好餓好餓的毛毛蟲真的是一本適合陪伴孩子成長的繪本


零到六個月大的孩子,我們享受的是將孩子抱在懷中用最溫柔的聲音跟他共享這個可愛的故事,故事能不能一次順利完整的講完,不是重點。

重點是在安安靜靜、一對一的情境中,孩子可以專注的聆聽妳的聲音;可能你會注視著他,做一些誇張好笑的表情,把孩子都逗笑了,甚至模仿起你的鬼臉;妳也可以輕輕的牽著他的手,引導他跟著你一起觸摸著看著故事裡的毛毛蟲,享受那短暫的視線交流與片刻的心靈相通

孩子生命最初的聆聽能力與專注力,就此啟動。


六個月大以上的孩子手指頭已經越來越靈活囉,牽著他的小手順著繪本裡的洞洞戳戳按按翻翻,手指的分化能力慢慢就被我們引導出來了。

在練習翻翻書本的過程中,大拇指與食指的對握能力也開始出現,你可別小看這一個進展!以後孩子要拿鉛筆寫字、使用剪刀甚至是拉小提琴,都會用到這個非常重要的技巧呢!

這個階段的孩子,如果我們在說故事的時候能連結一些有趣的聲音遊戲,毛毛蟲肚子餓,咕嚕咕嚕;毛毛蟲的蛋破了,波波波,用這些聲音來鼓勵孩子模仿,你會發現孩子牙牙學語的聲音越來越豐富越來越成熟

在我們驚嘆讚賞的眼光中,孩子比較有可能會樂於開口。


一到兩歲的孩子開始進入到喜歡學習指物命名的階段,我們可以一起跟他欣賞故事裡面紅色的臉蛋,綠色的身體,紅色的蘋果,藍色的李子,綠色的小黃瓜,黑色的巧克力,一點一點的拓展孩子的詞彙

不要因為孩子聽不完一整本故事書而氣餒,或覺得他根本就不喜歡閱讀,其實這個年紀的孩子注意力十分短暫,甚至只能維持兩三分鐘而已

你如果可以像我當年一樣不計形象的搞笑,想一些亂七八糟的花招,孩子會哈哈大笑,跟你一起樂在其中的,久而久之他就會被妳拐來聽故事了。


兩三歲的時候隨著語言能力越來越好,我們可以開始和孩子進行一些對話式的閱讀體驗,妳不妨問問他:毛毛蟲吃了什麼呀?毛毛蟲吃了幾顆蘋果?毛毛蟲為什麼臉哭哭了?

如此一來孩子的句子會越來越長,越來越完整,理解力也會越來越好。

你也可以串聯一些孩子的生活經驗進去,比方說問他:平常肚子餓的時候,寶貝你喜歡吃什麼啊? 你記不記得上次吃了什麼肚子痛痛啊? 透過共讀我們甚至可以帶入許多生活適應的技巧


3歲以上的孩子,這本故事書也不會不適合耶,我們可以引導他注意圖像裡面暗藏的細節,我們可以從這本書衍生出去,再一起去欣賞一本昆蟲的圖鑑,了解蝴蝶的生態。

我們甚至可以用這個繪本當作劇本,來玩一場角色扮演的遊戲,豐富孩子的想像力呢!

這是我在兒子小時候與他們親子共讀使用過的技巧,跟大家分享,希望大家會喜歡

YOYO媽與我的情緒教養課 PART 1

 YOYO媽與我的情緒教養課 PART 1


有點兒忘記一開始是老師轉介還是YOYO媽主動開口的了,媽媽告訴我孩子在家跟在校都有一些情緒行為,會一直哭鬧會打自己還會說一些激烈的自暴自棄的話。

YOYO媽又生氣又困惑的問我 : 明明都做錯事了,講也講不聽,只會一直吵著叫我抱抱他,怎麼這麼難教呢 ?

一開始我聽了只覺得心疼孩子,花了一些時間跟媽媽說

當孩子做錯事或發現媽媽生氣的時候,當孩子驚慌失措或感到危機的時候,他的大腦可能只剩下三種反應的可能性:第一、戰鬥(也就是頂嘴或暴怒);第二、逃避(也就是不想承認或是說忘記了);第三是僵住不動(也就是當機不知道該怎麼辦)。

而且那當下他感覺快要跟媽媽失去連結了,所以他的大腦只剩下一件事,他需要感受到妳還愛他。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妳只想跟孩子論輸贏,兩邊都無法好好接受訊息的。

我也試著同理YOYO媽 : 但是真的很難對不對 ? 妳心裡是不是會想說明明都做錯事了還要我抱抱你 ?

YOYO媽很緊繃地大聲說 : 就是啊 ! ……

但過一會兒YOYO媽又嘆了一口氣 : 問題一定都出在我身上,我知道我很兇。但是要一邊照顧小嬰兒一邊工作還要兼顧到YOYO真的好難,我常常打完罵完YOYO好後悔,半夜一個人看著孩子哭。

聽到這裡讓我的心都揪了起來,開始心疼起YOYO媽,我好想試著幫YOYO媽一起找到和YOYO情緒對焦的方法。所以我幫YOYO媽申請了彰化縣特有的情緒衛教方案,想辦法擠出空檔跟YOYO媽一起努力。

雖然我一直掛心著YOYO媽,但因為最近我的工作太滿,真的能幫媽媽上課,已經跟上次見面隔兩個月了。沒想到再見到YOYO媽,她整個人散發出來的感覺都不太一樣,變得比較放鬆比較明亮。


我立刻跟媽媽分享我的觀察 : 媽媽,我觀察到妳整個人的狀態都不一樣了 ! 看起來比較放鬆喔 ! 最近狀況還好嗎?

(其實在這裡我也是運用”傾聽 核對 同理心” 和 “ 我語言” 的技巧跟YOYO媽建立連結)

YOYO媽說 : 自從上次跟醫師談過後,我有盡量試著好好講,也會盡量在生氣時先數到十讓自己冷靜一下再開口,狀況有變得比較好一點。

聽到這裡,我真是為YOYO和媽媽感到開心。

不過,YOYO媽接著說 : 但是YOYO還是有些行為讓我很困擾很生氣,比方說他常常在我做生意的時候,吵著要吃點心要我幫他做事情,就算我跟他說先等我幫客人處理完,他還是大吵大鬧。不然就是常常說 : 你們都只喜歡妹妹不喜歡我,我要離開這個家,反正你們都希望我消失。


我試著不直接告訴YOYO媽答案,而是引導媽媽去思索,每個孩子都在追求歸屬感並希望感受到自己是有價值的,但有時行為背後的信念卻可能是錯誤的。

比方說當孩子以為只有你持續注意我或特別對待我,我才有歸屬感,孩子可能會過度尋求你的關注;

當孩子誤以為只有他發號施令或者是不用聽你主宰的時候他才有歸屬感,孩子可能會與你爭奪權力;

當孩子因為沒有歸屬感而難過所以他也要傷害別人,他就會出現一些報復的行為;

當孩子已經覺得自己再怎麼努力都得不到歸屬感,他可能會認為放棄吧 ! 不要管我了,反正我什麼都做不到,這個時候他會出現自暴自棄的行為。

當我們可以釐清孩子行為背後的信念,才能夠改變我們的想法,改變我們的做法,也鼓勵孩子改變行為。( 破解孩子心中的密碼 )


我們常常以為做一個好母親就是要導正孩子的錯誤行為,但你知道嗎?如果我們沒有先和孩子連結情感,糾正孩子行為這件事就產生不了效果,只是變成一場拉鋸戰。


要如何和孩子連結情感呢 ? 我們可以選擇和孩子共度一些特殊時光;蹲下來和孩子視線相對,傾聽他在說什麼;把焦點放在專注與孩子一起想出解決方法;有時候就只要簡單的一個擁抱,告訴孩子你知道我真的很愛你嘛 ? (先連結情感再導正行為 )

我建議YOYO媽,每天撥出十五分鐘的時間,單獨和YOYO相處,可以只是靜靜地擁抱,或是做任何YOYO想一起做的事,不需要在這個時間內和他說甚麼大道理,就是單純享受和他在一起的時間,累積和孩子之間愛的資本,可能就會減少YOYO在不恰當的時間過度尋求關注的行為喔! ( 共同擁有一段特殊時光 )

第一堂課的最後,我鼓勵YOYO媽,當孩子在感覺良好的時候會做得更好。處理孩子的情緒行為,要先照顧好自己,和自己做情感連結,然後再和孩子做情感連結,最後才是討論要如何導正行為。其實很多時候,只要我們和孩子做好情感連結,問題就足以解決。

當妳覺得自己做不好,把一切都搞砸了,沒關係,深呼吸,先向孩子道歉。因為說抱歉也是我們和孩子連結情感的好方法,它能夠激發孩子原諒的本能,孩子會深深被撼動的。

在接住孩子之前,我們都要先好好接住自己,希望我的情緒教養課也有撐住YOYO媽,帶給她一些力量。